新聞中心
空氣質量專題
【背景政策】
空氣質量監測作為環境保護的基石,其重要性日益凸顯,這主要源自于我國乃至全球對環境保護的日益重視以及對公眾健康權益的保障。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高歌猛進,空氣污染問題日趨嚴重,給人們的健康和生活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威脅。為應對這一嚴峻挑戰,各國政府和國際組織紛紛出臺相關政策,旨在加強空氣質量監測和管理,守護人們的呼吸健康。
回顧我國空氣質量改善的歷史進程,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中首次提出“美麗中國”的概念,并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這一戰略決策為我國環境保護工作指明了方向。五年后,黨的十九大報告再次強調“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明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這樣的背景下,2017年,我國正式打響藍天保衛戰,全國上下一心,鐵腕治理,空氣質量改善取得了顯著成果。
如今,隨著十四五規劃的深入實施,關于空氣質量改善的目標業已明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中明確提出,要繼續圍繞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聚焦細顆粒物和臭氧協同控制,做好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協同減排,同步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積極開展重點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和高效運維、揮發性有機物原輔材料源頭替代、加強污染源系統治理和綜合治理。這一系列舉措體現了我國政府對生態環境保護的堅定決心和全面部署。
而最近,各地區紛紛出臺的《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更是彰顯了各地政府對空氣質量改善的堅定決心。這些計劃旨在加大重點區域空氣質量改善監督幫扶和統籌強化監督力度,推動產業、能源、交通運輸結構優化調整,加強重點區域、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和重點污染源治理,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推進環境空氣質量改善。這不僅是對人民群眾健康權益的保障,更是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成果的鞏固和提升。
因此,空氣質量監測與改善不僅是環境保護的重要一環,更是我國政府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的方向。通過加強空氣質量監測、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施智慧環保監測網絡等措施,我們定能為人民群眾創造一個更加清新、宜居的生活環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主推產品】
【技術原理】